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 》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历来脍炙人口。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文章寓意明显。【学情分析】本篇课文属于文言文阅读,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可见其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自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以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把文本知识图文并茂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通过重点词句的翻译,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通过质疑和辩论环节的设置,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课文寓意,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教学重点】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题目愚公移山)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3、领会故事寓意,感受愚公精神。三、导航页:图片探究学习;思读课文,人物分析,理解寓意;知识延伸。四、作者作品回顾: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故事梗概二山雄立图移山动员图毕力平险图愚公智叟辩难图神灵移山图小组合作完成,组长搜集整理,生板书,师点拨。五、探究学习:课件展示教学图片。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1、探究:《愚公移山》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都说了什么?(板书:愚公智叟)生小组找到图片所示的自然段,齐读课文。小组活动,他们说话的内容。小组代表发言,智叟、愚公的话,结合课文加以解释说明。2、他们为什么那么说?合作探究,完成后面黑板的问题,用原文回答:(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提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愚公移山的原因?提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标?提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提示: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提示:山之高:高万仞;山之大:方七百里;人之老:年且九十;人之少:荷担者三夫;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提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6)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教师适时明确重点语句的翻译。增加重点字词的积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传统教学模式闪光。)六、思读课文,人物分析,理解寓意。1、愚公“愚”吗?正方反方辩论:愚公:移山、移人?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板书(目光)远大短浅)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的学习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板书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 》教案
上一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22    下一篇: 《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