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饮酒(其五)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饮酒(其五)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称为“田园诗”。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又较多的哲理成分。艺术特色:平淡爽朗,语言质朴自然,精练独特。《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意理解(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偏僻安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走的形象写照”。“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2.“心远地自偏”中“心远”指的是什么?/这两句所包含的道理。/给你带来怎样的生活启示?指诗人虽身居喧嚣纷扰的尘世,但思想远离官场和尘俗,心情闲适、心志高雅、超凡脱俗,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常受外界干扰和诱惑,若是我们心无杂念,保持一颗恬淡的心,便能远离纷扰。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菊、篱笆、山、山气、落日、鸟,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形象/心境和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3.第5-8句写景,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心境/志趣?4.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见”能否改为“望”/“见”和“望”哪个更好?①不能。“见”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看到庐山美景,体现作者心灵的悠然、自由与惬意,随意自然。“望”表示有意识地凝望,不能体现出作者超脱于尘杂之外、物我合一的情愫。②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而“见”字单纯直白,不能表达这层意思。“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5.“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举例分析。[示例一]“菊”“篱”“南山”,景物寻常,但经诗人组合就具有了宁静悠远的意味。[示例二]“采”“见”,词语平淡,但经诗人锤炼就充满了生活情味。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和“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真意”指的是自然之景的美好;田园生活的恬淡悠闲;内心世界的宁静淡泊。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8.诗中道出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心远和悠然。a.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b.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对陶渊明的隐居你怎么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情景交融的句子: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二品佳句--意境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饮酒(其五)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赤壁课件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PPT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