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诗词五首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课文,积累词语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背诵全文。2.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体会作者说理的特点。3.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知识链接一、新知认知1.关于典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这一类数量并不是很多。它与掌故的区别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义的那一部分。典故分类:(1)成语典故,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2)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3)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等。(4)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2.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古典诗歌一般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有:绝句:五绝、七绝(四句);律诗:五律、七律(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学思内容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搔更短()不胜簪()折戟() 塞上()车马xuān() fēng火()提xié() yīn勤()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结庐在人境()(2)国破山河在()(3)浑欲不胜簪()(4)黑云压城城欲摧()(5)自将磨洗认前朝()(6)我报路长嗟日暮()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诗句是:,。(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3)《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4)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断的句子是:,。(5)《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去,到达理想的美好境界。4.选择题。(1)对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2)对《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头”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3)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4)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5)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上一篇: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