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春望 雁门太守行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读出战争诗的厚重和气势。2.回顾作者以及诗歌的经典评价,从而进一步品读诗歌。3.抓住诗歌中的主要矛盾,分析诗歌的不同情感。4.通过分析诗歌,了解战争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学习重点:抓住诗歌中的主要矛盾,分析诗歌的不同情感,了解战争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学习难点:结合作者以及诗歌的经典评价,从而进一步品读诗歌。教学过程:春望一、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了解作者和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俘,羁居长安。诗人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2.重点词语及诗句大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都;指长安。破:陷落。【大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抵:相当,值。搔:稀疏。抓,挠。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浑:简直。【大意】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稀疏,简直要不能插簪了。二、品读诗歌,探讨研究(一)从经典评价品读诗歌1.作者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2.杜甫是哪个流派的诗人?明确:诗史,现实主义。3.《春望》哪些语句有现实主义诗史特征?明确:(1)“国破山河在”。写出了国破城败,满目疮痍。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2)“烽火连三月”。写出了战争时间之长。(二)抓矛盾,品情感1.写国破城败,为什么写到花鸟草木这些本令人愉悦的景色?明确:草木是指长安的破败,花、鸟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的愁思。2.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愁思?明确:忧国思家。(“家书抵万金”)3.直接表现忧思之深的句子是?明确:“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憔悴、忧愁的诗人形象。总结: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向往和平的感情。雁门太守行一、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了解作者和背景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2.重点词语及诗句大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摧:坍塌。金鳞: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句解】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句解】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临:抵达。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句解】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玉龙:指宝剑。【句解】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二)从经典评价品读诗歌1.作者李贺被称为什么?是哪个流派的诗人?明确:诗鬼,浪漫主义2.作者为什么被称为诗鬼?齐读:除经常描写鬼魅之外,本诗中作者以色彩斑斓的语句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奇特之景。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因此作者被人称为“鬼才”。3.请你找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分析一下运用这些色彩的妙处。例如:“黑云”一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敌军比喻成黑云,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明确:金鳞:落日余晖显得他们神采飞扬,他们的盔甲闪闪发光,犹如天降神兵。写出了严阵以待,氛围紧张。燕脂凝夜紫:寒冷的秋天,塞外的战场,一场激战,伤亡惨烈。将士的鲜血就像胭脂一样,在夜色中凝结成一片暗淡的紫色。秋天除了金黄就是荒凉,但是在塞外的战场,却有流血的战士,“凝夜紫”将环境和场面结合,起到了不一样的效果,既有悲壮也有凄美。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易水寒”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典故,遥想从前,易水河边白衣飘飘,众人为他送行,荆轲等人慷慨悲歌,也体现了边塞将士

 

诗词五首——春望 雁门太守行教案
上一篇: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下一篇: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