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教案1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雁门太守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贺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代将士英勇杀敌的雄心壮志,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畏牺牲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3、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也称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福昌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仅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郁郁不得志,而致力于诗歌创作。后来因贫困和疾病折磨,在27岁的盛年死去。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4、背景资料:选自《李贺诗集》。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李贺《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5、学生默读,背诵这首诗。三、细读品味: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守成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面驰军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前四句写边关将士顽强守城的情景。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驰援部队悄然行军,登临易水,与敌军作战的场面。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写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豪情。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同时也反映出刚届青年的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决心。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明确:首句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用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得手段。五、教师小结:这首诗(1)、熔铸词采,驰骋想象。(2)、富有浓艳色彩的词语的运用。这首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七、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写景、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视觉、听觉、想象交替出现。————奋勇杀敌、立志报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教案18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诗词五首《饮酒 》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