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下册

《集体生活邀请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理解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学情分析 】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从对师长的依赖慢慢走向独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初中生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相应增加,给初中生带来焦虑感和紧张感。过集体生活是初中生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班集体是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体验人与人的交往,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良好的班集体、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团结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班集体必须由所有同学共同建设、维护,认识到自己如何为集体贡献力量。针对以上学情教材安排了这一课内容。

 

【教材分析】

第六课“我”和“我们”由引言和两框题组成。

引言用剪短的文字揭示本课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这是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二是集体生活对初中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在集体与个人的交互中实现人格的完善;三是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要过好集体生活。本框题作为第六课的第一框题,从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两个角度阐释集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过集体生活的渴望,引导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为第二框体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集体的含义;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个人与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情景,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合力,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游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视频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集体的温暖

活动一、(多媒体出示PPT图片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img4_副本       

思考:1、图片展示人群是否是集体?

2、不是,什么是集体?

3、你参加过得集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对集体有深刻印象加深理解进一步感悟什么是集体。)

  

生: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活动二、小组合作(3分钟)

1、你喜欢什么样的集体?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讨论,分享生活在集体中的温暖片,体会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在集体中成员能感受到温暖。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加入某个组织和团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关爱,减少孤独和寂寞,获得安全感。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让他们从集体的温暖中感受到集体的爱。)

 

2、集体最让你自豪的荣誉是什么?获得该荣誉的过程中你的付出和收获。

学生讨论,分享生活在集体中的得奖片段,体会集体荣誉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集体中成员能感受到骄傲、自豪、温暖和力量。

(1)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2)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3)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认识到应让来自集体的爱一直传承下去。)

3、怎样让你所在的集体更优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集体带给每个人的温暖,然后回归自己的集体生活,联系自身实际,再次感受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明白我们还要传递关爱和温暖,顺理成章。)

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板书:含义、温暖

目标导学二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集体的力量

活动三、看图思考问题

]LI%J`EVAXQ7FFG]H6]7W@A   这一车货物能被他拉走吗?为什么?

timg0RJFYJCB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蚂蚁出逃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集体力量的来源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和团结协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三幅图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感受会更加深刻,让学生明白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和团结协作。)

+xx+k.Com]

活动四、游戏

游戏要求:

 

1.第一组:3名同学参赛:
一名同学要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画出头像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
一名同学通过语言为队友描述出准确的下笔位置。
一名同学搀扶队友进行绘画。

第二组:1名同学参赛:

一名同学要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画出头像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

2.时间为3分钟。

 

 

思考:谁更棒?

提示:通过分析2小组的对比,谁完成的更好,原因是什么?

思考: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力量是

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设计意图:游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五、小组抢答

读下列名言,体会集体力量的作用。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蓬生麻中,不扶则直。

思考:以上事例说明集体有怎样的力量?

教师总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分享理解名言,让学生感受集体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再次感受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70324205522.pngQQ图片20170324205522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事例,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不都是正面的,要关注集体的正面力量,在集体中获得健康成长。)

板书:来源、关系、作用

【课堂小结】

以“温暖的11班,骄傲的宁之队”视频结束,让学生再次感受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教师寄语】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集体生活像一把保护伞,帮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散发自己的光和热,成就我温暖的(11)班,自豪骄傲的宁之队,同时也成就更完美的我们。

【布置作业】

从现在开始,请大家拍摄集体生活的精彩瞬间,制作精美的电子相册,为初  中生活留下美好而珍贵的印记。

 

 

板书设计

qt_temp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着重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对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情境进行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同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了学生对集体的了解和对集体深深的爱,表杨了学生在集体中团结、合作、进取的品质。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较多的把有趣的活动寓于课堂当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领悟的能力。

不足之处:

  1. 对学生活动时间的调控有所欠缺。有的活动没有按照我预设的时间进行,致使部分已经准备好的学生丧失表现的机会。
  2. 有些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致使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弱,没有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再教设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一个道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反映他们的世界,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避免通过枯燥的说教,强行的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应提前了解他们喜欢的事物,分析他们的心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把教学内容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得体验和感受。

上一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下一篇: 《集体生活邀请我》教案及板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