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课内外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词,现在来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吧!如梦令李清照课时目标1、会写1个生字;理解重点字词。2、朗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背诵诗词。3、根据诗词描写,能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4.唱诗词。课时目标介绍词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辗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作者简介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初读感知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自读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学习藕?ǒu莲藕初读感知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再读词句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借助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理解本首词的内容。疏通文意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常:经常,时时。溪亭:溪边的亭子。沉醉:大醉。我常常想起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里游赏,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疏通文意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兴尽:游兴得到满足。回舟:乘船而归。藕花:荷花。尽情地游玩过后,天黑往回划船,却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疏通文意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惊:惊动。鸥鹭:泛指水鸟。抢着划呀,划呀,却惊动满滩的水鸟,成群地从水面飞起。疏通文意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疏通文意细读诗文,展开想象,诗词描写了哪些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想象画面想象画面问题提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4、她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5、为什么会误入?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展开想象,描述词的意境。想象画面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争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展开想象,描述词的意境。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感悟词情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地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感悟词情背诗词比赛。诗词背诵因为传唱,经典得以流传。现在大家来唱这首经典诗词,看谁学得好。经典传唱——学唱诗词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拓展积累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拓展积累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对比朗读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搜集积累李清照的其他优秀诗词作品。课后作业退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课件    下一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复习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