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马克思: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战争与饥饿:严峻的国内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问一、马克思的设想(一)求生存:列宁与“战时共产主义”(二)谋发展:列宁与“新经济政策”(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问(一)求生存:列宁与“战时共产主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分配方式: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①积极:战时共产主义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作用:积极作用:①巩固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喀琅斯塔德海军兵变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求生存:列宁与“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存在许多弊端。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一)求生存:列宁与“战时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1921年2.时间:3.内容1.背景:4.作用:5.认识:(二)谋发展:列宁与“新经济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中小型企业国有化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取消自由贸易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二)谋发展: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直接联系起来(二)谋发展: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材料一: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4.作用:5.认识: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沙俄社会主义国家(二)谋发展:列宁与“新经济政策”苏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上政治上列宁—求生存:“战时共产主义”—成立“苏联”—谋发展:“新经济政策”直接过渡间接过渡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背景: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于50或100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赶上这个差距。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会被摧毁。”——1931年斯大林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①内部:苏联工业基础落后;材料三:“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斯大林(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②外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与包围。优先发展重工业2.措施:①提出设想: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2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②开始建设:③实现完成:优先发展重工业!“让我们的计划实现!”“为了我们祖国成千上万千瓦的电量!”“为我们的祖国输送更多原油!”3.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4.特点:①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苏联的工业化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类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1927年斯大林(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5.评价: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三)图崛起:斯大林与苏联模式1.背景:①根本目的:材料一: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斯大林选

 

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一篇: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下一篇: 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