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问题导入:经历了数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苍夷,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自学指导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期间饥荒流行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认为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背景:①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引起人民不满。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型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按劳取酬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课堂思考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背景斯大林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主要内容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但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经济日益僵化评价主要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时间:农民加入集体农庄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背景: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农业集体化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01020304措施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模式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3.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1苏联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化的原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合作探究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弊端: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之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启示(1)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4)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化建设内容:苏联的成立: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背景:①战争使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先后提前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斯大林模式)作用:形成:评价: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