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是怎么解体的?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被降下【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2.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3.知道八一九事件,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难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大西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中苏建立外交关系亚洲的越南、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照搬苏联模式一方面使得东欧国家工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飞速发展,巩固了政权。另一方面导致经济比例失调,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56年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结束了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1)经济(2)政治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等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法治,平反冤假错案。(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失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1953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的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果有限。失败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勃列日涅夫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与美国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获得了一些成效。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结果:4、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下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