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后作业练习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选择题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2.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模式的弊端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3.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A.华约B.欧共体C.北约D.经互会4.下图宣传画《学习苏联,向世界科学水准进军》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1949年,中苏建交B.1949年,“经互会”成立C.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1953年,开展垦荒运动5.“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6.1989年,社会主义阵营内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场“××××”,绝大多数原先由共产党执政的东欧及中欧国家都相继放弃了苏联模式的一党体制,转而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应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美苏冷战D.欧盟成立7.“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B.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C.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D.拒绝引进高新科技成果8.“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出丑告终”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B.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9.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C.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10.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规模日渐扩大,由于其内容日趋复杂,使得中央政府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和无效。从以上材料可以总结得出()A.经济规模扩大并不是苏联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经济规模扩大暴露出苏联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C.苏联行政统筹经济的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D.苏联中央政府正在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力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个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苏联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导致该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材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后作业练习
上一篇: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后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