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五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2.了解东欧巨变的实质。3.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1.东欧剧变的原因。2.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苏联解体漫画》/教师: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苏联突然解体了,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也终结了。曾经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突然土崩瓦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又是怎样土崩瓦解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苏联解体图片,曾经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苏联突然解体了,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也终结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是如何解体的。既直观形象有震撼人心。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教师: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北约、华约的建立,最终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了。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资本主义阵营”,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主要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经互会(1)经互会的成立教师:二战后,这些国家在苏联的扶持下,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帮助东欧国家恢复经济,苏联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建立了什么样的组织?展示图片:《经互会旗帜》/教师: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1949年,建立经互会。主要的成员国有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2)经互会的影响展示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教师:经互会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么,除了经互会之外,苏联为了控制东欧各国还成立了什么组织?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经互会和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实际上就是为了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经互会有什么消极影响?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总结: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是同苏联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客观上加强了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经济独立性。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视频,直观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的知识点。/3.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教师:作为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同苏联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毛泽东访问苏联》/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中苏建交之后,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展示图片:《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教师: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1)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2)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3)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设计意图)图片演示法、史料引用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以苏联为首成立了经互会,其本质是美苏争霸的经济方面的体现,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然后通过图片和史料介绍中苏建交的经过,能系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使得学生更近距离感知历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1953年3月,斯大林患脑溢血去世,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新一代领导人赫鲁晓夫是怎样进行改革呢?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展示材料:材料1:(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材料2: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五
上一篇: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三    下一篇: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四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