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邓稼先》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邓稼先【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2.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2.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课文导入】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2.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他还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2.背景透视: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3.文体知识: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4.相关资料(1)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忠孝难两全:大喜与大悲往往连在一起,至忠与至孝往往难以两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邓稼先,突然收到妻子许鹿希的告急:母亲病危。他的心一沉,脑子全乱了。北京的家,永远让邓稼先牵挂。当他赶回北京时,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妻子,没让他回家,带着他直奔医院。消瘦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床边挂着吊瓶,药水正一滴一滴地滴进血管里……在母亲年迈体弱,最需要照顾时,邓稼先却长年在戈壁荒原,把侍奉老父老母和抚养幼子幼女的担子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他觉得愧对母亲,更愧对妻子。他扑上前抓住了母亲的手,另一只手却被妻子握住了。他哭喊着:“姆妈,我回来了,我在这儿。”弥留之际,母亲已无法说话,似乎微微睁了睁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安慰、一丝欣喜。邓稼先哽咽着,凄怆的抽泣,像秋夜的驼铃,伴母亲西去。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3.记一记词义。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听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9):在百年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并对其进行高度评价。第三部分(19-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30-33):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第五部分(34-39):写邓稼先的工作状况,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赞颂和关爱之情。第六部分(40):摘引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来评述邓稼先,对邓稼先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五、精读品味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试分析2—5段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强占”“租借”给读者强烈的震撼,用排比的句式把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摆在读者面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之情。3.第6段“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句中的“宰割”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宰割”一词照应小标题,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的社会现实,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让人为中国的处境担忧。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句中的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什么效果?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为中国的核武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邓稼先》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