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堂练习(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选择题1.继秦之后,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建立了,它的都城位于()A.咸阳B.陈C.长安D.洛阳2.“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3.“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境况为()A.社会安定B.土地荒芜C.人口锐减D.经济繁荣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政策是()A.开疆拓土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碑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们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政权统治7.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汉高祖时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8.“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秦C.夏朝—商朝D.商朝—西周10.《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材料所述情况反映了当时()A.政府特别重视工商业B.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11.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勤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12.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B.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殡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二、非选择题13.西安最著名的景点是秦兵马俑,同学们在参观了秦始皇修建的秦兵马俑和汉景帝所造汉阳陵以后,发现同样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区别。以下是他们搜集的相关照片。/仔细观察,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由此说明了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而汉朝时期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为自己画上了重重的一笔。【历史人物】/(1)根据上图的历史人物,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此人物写一段简介。(要求:符合史实,突出刘邦的主要功绩,不少于100字)【图说历史】/(2)结合上述的四幅图片,说一说“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1.C2.B3.C4.C5.C6.D7.B8.D9.A10.C11.C12.D13.答: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说明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繁荣社会生活感到满足。14.答:(1)刘邦,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率军攻入咸阳,灭亡了秦朝,接下来与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他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最终打败了项羽,取得了胜利。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在位时,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这样在文景时期就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堂练习(含答案)
上一篇: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下一篇: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