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将复杂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用图片表达出来,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巧妙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各项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强盛的重要基础,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沁园春·雪(片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为什么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谁的大?一、呈现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难点)二、自主学习与交流(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勾画本课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名、历史事件名称)(二)讨论交流“推恩令”的实施1.出示史料:史料一:西汉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史料二:中山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思考:根据材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问:西周、秦朝、西汉初中央采取的政治制度?出示史料: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思考:诸侯王拥有哪些权力?影响如何?3.阅读教材,归纳推恩令知识点。(背景、提出者、内容、结果、作用)4.问:“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在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阅读教材,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点。(背景、目的、提出者、措施、作用)2.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学生用对比法来理解独尊儒术的含义)/盐铁专卖1.阅读教材,归纳经济方面知识点。(背景、目的、措施、作用)2.阅读材料研读: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知倚市门。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3.阅读相关史事,归纳汉武帝重视农业的表现?北击匈奴出示《西汉形势图》,阅读教材归纳北击匈奴知识点。(背景、表现、人物、结果、意义)提问:以上四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三、训练与总结(一)课堂训练1.问题思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カ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答: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2.思维拓展:人们为什么习惯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认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为什么?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3.选择题和材料题训练4.课后活动分析(二)课堂小结请用一两句话归纳本课所学。如:五个人物(汉武帝、主父偃、董仲舒、卫青、霍去病)四项措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四个方面(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幅图画(金缕玉衣、汉武帝像、五铢钱、汉代耧车)板书设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推恩令”的实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盐铁专卖军事:北击匈奴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框架。2.完成本课绩优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0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0    下一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