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本课目标重点: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难点:汉武帝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及作用。名师点睛【释疑解难】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易错警示】1.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和刺史的不同在于,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而刺史是汉武帝开创的地方监察机构。课前感新知一、“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____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________混乱。2.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的建议,实施“____”3.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____的控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原因:西汉初,________的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____,常常批评____的政策。5.措施:汉武帝接受____的建议,“________,独尊儒术”。还兴办____,以儒学经典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6.作用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____________的精神支柱,确立了____的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7.原因:西汉初,富商大贾控制了____的经济命脉。8.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还实行____官营、专卖。9.作用:使国家的____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北击匈奴10.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________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强盛起来后开始反击匈奴。11.结果: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____派大将卫青等出击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课内夯基础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2.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3.(嘉兴市中考)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娄底市中考)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A.“推恩” B.“无为”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A.私学 B.太学 C.军机处 D.国子监知识点3盐铁专卖6.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灵渠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知识点4北击匈奴7.下图是“单于和亲”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契丹 B.匈奴 C.女真 D.蒙古/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师道诗:“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原因是什么?材料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为什么?(3)材料二中图二中的人物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此事件有何作用?课外提能力1.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颁推恩令,削爵夺地 C.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2.《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3.(郴州市中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实质上是()A.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B.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关系 C.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D.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图一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二为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1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部编版)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知识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