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2.《后汉书》记载:“(公元30年)诏曰:‘今……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材料中诏令的发布者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光武帝D.汉武帝3.你认为,下列人物哪个是东汉专权的“外戚”()A.皇帝的弟弟B.皇帝的表叔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D.皇帝的子女4.中国封建社会政权的更替,多数由农民起义推动。下列农民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起义C.黄巾起义D.国人暴动5.关于黄巾起义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起义的领导者张角借传教宣传和组织群众B.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C.起义军推翻了东汉的统治D.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6.据了解,河北出土的宋代4块古碑中,记录了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是()A.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B.公元9年建都于洛阳C.公元25年建都于洛阳D.公元前25年建都于洛阳7.我国古代早期发动农民起义时,往往利用迷信或宗教进行组织发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利用哪一宗教发动的()A.太平道B.五斗米道C.佛教D.基督教8.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A.释放奴婢B.实行三十税一C.严惩贪官污吏D.兴办太学9.外戚和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是在()A.东汉初年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后期10.“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1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材料二跋扈将军/(1)材料一中的刘秀的谥号是什么?“建武盛世”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什么?(2)/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3)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怎样的恶果?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1)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2)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突出特点。(4)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参考答案1.B2.C3.C4.C5.A6.C7.A8.C9.D10.C11.C12.答:(1)汉光武帝。“光武中兴”。(2)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3)说明外戚专权严重。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13.答:(1)张角。(2)“甲子”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3)有组织、有准备。(4)结果: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
上一篇: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时作业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衰练习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