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1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相关史实。2.理解认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及影响。3.理解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繁荣的原因。我国书写材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龟甲兽骨青铜器丝帛竹简笨重、不方便昂贵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早期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纸的名称:蔡侯纸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切麻⑤舂(chōng)捣④蒸煮?浸灰水?洗涤⑧晒纸⑦抄纸⑥打浆⑨揭纸大洋洲19世纪朝鲜4世纪美洲16世纪7世纪日本欧洲12世纪非洲12世纪阿拉伯国家8世纪造纸术的传播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古巴比伦泥板古埃及纸草古希腊羊皮纸印度贝叶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书影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刮骨疗伤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这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死去。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华佗(145-208)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编制“五禽戏”一、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二、司马迁与《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史学价值:②文学价值: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司马迁与《史记》精神品质: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身残志坚,持之以恒...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巨著?(1)就司马迁个人来讲:他博览群书,寻访史迹,坚忍不拔,秉笔直书。(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3)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四川成都的青城山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中国本土宗教三、佛教东传和道教产生道教就是道家。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是春秋晚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两汉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三、佛教东传和道教产生动脑筋:道教为什么要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三、佛教东传和道教产生三、佛教东传和道教产生为什么佛教和道教在我国能够广泛传播?1.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人民生活艰辛。(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三、佛教东传和道教产生2.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印度西汉末年佛寺院人生苦,灭烦欲,得解脱,主平等东汉末年神仙道观修身养性,炼制丹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中国1.国家统一2.经济繁荣想一想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国张陵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课堂小结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B2.被誉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学名著是()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A3.华佗创制的一套医疗体操名为()A.形意拳B.五禽戏C.五行拳D.五禽舞B4.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B5.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A.望、闻、问、切四诊法B.《唐本草》C.《伤寒杂病论》D.麻沸散D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B.《后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C6、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15
上一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11    下一篇: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