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战国时代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重大改进和提高。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2、这种纸有什么优点?3、造纸的流程都有什么?4、造纸术有何影响?1、造纸的原材料有哪些?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蔡侯纸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73页,回答以下问题?切麻⑤舂(chōng)捣④蒸煮?浸灰水?洗涤⑧晒纸⑦抄纸⑥打浆⑨揭纸造纸术的制作流程传播路线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9世纪(大洋洲)公元16世纪(美洲)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张仲景(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个人简介新课探究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书中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华佗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亳bo州人。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个人简介新课探究“神医”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学识非常渊博,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最大的贡献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手术前他让病人和酒服下,待病人失去知觉后,然后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如腹腔肿瘤的摘除、胃肠缝合等大手术。五禽戏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壮年游历——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个人简介内容:作者:西汉司马迁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内容:(1)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2)注重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3)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价值:(1)史学价值: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兴起时间创始人教主老子(太上老君)张陵像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1、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3、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火药的发明影响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道教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武当山齐云山龙虎山学习与探究产生地古印度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佛教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传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世界、实际、平等、涅槃、无常、现行、刹那、借花献佛、清规戒律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的进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1)建筑方面(2)雕塑方面(3)绘画方面(4)文学方面印度东汉末年西汉末年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下层民众贫苦民众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6
上一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1    下一篇: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