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以及传播文化的作用;能够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结构本讲分四个子目讲述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分别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学巨著《史记》以及道教和佛教等基本事实。2.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以正文讲述为主,辅以相关历史图片、“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知识链接”等多种呈现方式,对正文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基础学生已从前几课的内容中学习了关于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初步认识到政治上的统一及经济上的恢复和发展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条件。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关于“四大发明”、《史记》的内容,但还不够准确和系统。2.学生认知能力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巩固。3.教师教学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借助图片和文献材料帮助学生多途径感知历史,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文献材料和教材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文化的作用;了解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等知识。2.通过探究图片资料和文献材料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学习,感受他们为了理想,直面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设计思路】通过研读相关教材、图片资料和文献材料,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以及传播文化的作用、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以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四部分内容。感受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提高从历史现象中提取和总结时代特征的能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重温旧知,通过回顾两汉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体会社会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出两个问题: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造纸术的发明思考“纸发明之前,人们将文字记录在什么载体上?”这一问题,识读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图,了解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阅读《后汉书·宦者列传》感受原有书写材料使用中的不便之处。通过识读造纸工艺流程图以及《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对造纸材料的记述,了解造纸工艺的各项环节。提出问题:“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认识到造纸术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环节三:张仲景和华佗通过研读历史图片和《三国志?魏书》《后汉书》卷八十二下及《方术列传?华佗》,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及其对中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环节四:历史巨著《史记》通过识读相关图片,结合教师对司马迁生平的讲解,了解司马迁著《史记》的过程,学习司马迁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通过研读《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教师的讲解,明确《史记》记述的时间范围和体例。通过研读《汉书?司马迁传》理解《史记》对中国史学的发展的重要意义。环节五:道教和佛教通过识读“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道教创立和佛教的传入的过程和影响。环节六:本课小结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本课知识结构。概括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体会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取得与社会经济繁荣的关系。环节七:课后练习通过选择练习巩固本课基础知识。【拓展作业】东汉张衡发明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但是,这个地动仪早已毁损失传。后来,人们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结合自己的研究,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动仪复原模型。请搜集不同的复原模型,并尝试理解这件古老的验震器的设计原理。【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上一篇: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19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