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40分)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制度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下面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由于秦的暴政,秦末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当时起义军建立的政权是()A.西汉 B.大齐 C.张楚 D.新4.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A.郡县制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法家思想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C.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分封制更有利于秦朝的统治5.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出“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6.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7.张衡的《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二京”分别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它们是()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8.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A.汉高祖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武帝9.汉武帝时期,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A.御史大夫 B.刺史 C.太尉 D.司隶校尉10.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11.匈奴经过哪一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漠北战役12.“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的地方是()A.南非 B.河西走廊 C.欧洲 D.非洲14.汉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下令释放奴婢 B.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5.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16.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制造地动仪17.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按摩疗法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18.下面时间轴示意图,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1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0.在某部电视剧中,有秦始皇在咸阳建立大量的佛教寺院的情节。对这一情节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情节设置是正确的,当时佛教已经存在B.这一情节设置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C.这一情节是虚构的,但有符合事实的一面D.这一情节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二、非选择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检测题(含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