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里)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比北京人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种植农作物,是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②普通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聚落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A.炎帝B.黄帝C.蚩尤D.禹4.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商、夏、西周B.夏、西周、商C.夏、商、西周D.商、西周、夏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保卫镐京C.发展社会经济D.巩固统治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8.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永济渠9.“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0.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是A.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A.竟相改革的时代潮流B.佛教和道教C.百家争鸣的局面D.诸侯争霸的局面12.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3.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一一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B.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C.秦的统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D秦的暴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16.(11分)制度或政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朝代推行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它有着哪些积极作用?(2分)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1分)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2分)材料三如右图所示: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1分)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1分)17.(9分)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思想的变革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改编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仁者爱人”,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改编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5
上一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3    下一篇: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