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________,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1895年,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0月,起义消息泄露,________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复习巩固兴中会驱除鞑虏陆皓东同盟会与三民主义《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_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思想基础:民族危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和光复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______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辛丑条约章炳麟革命军陈天华民主共和华兴会孙中山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领导基础: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同盟会成立的条件:____年8月,______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_______成立了___________。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______。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_________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性质(地位)1905孙中山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民国孙中山机关报资产阶级使全国资产阶级_____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同盟会意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_。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革命指导思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材料1: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材料3: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宋教仁建立华兴会、蔡元培建立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材料2:1903年5月,章炳麟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革命;邹容的《革命军》,前后翻印20多次,达百万册,影响巨大……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组织上,有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组织基础)纲领:革命的目标(理论基础)革命已具备了条件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概况:萍浏醴起义地位:影响:萍浏醴起义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领导: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地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增人数:3万余人刘道一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历史永远铭记徐锡麟,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因常宣传革命,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为了达到反满目的,以捐官之法,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他拜恩铭为师,恩铭视为亲信。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利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机,刺杀恩铭,发动起义。打入反革命阵营内部的革命者:徐锡麟被捕后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1907年7月,徐锡麟被杀,并被挖心抛尸,时年34岁。历史永远铭记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面对祖国危难,愤然赋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1904年夏,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秋瑾在大通学堂对革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秘密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后,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留在大通学堂与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32岁,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遗言。女革命家、鉴湖女侠: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0
上一篇: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19    下一篇: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