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历史,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镌刻着昨日的奋斗,见证着今日的成就,昭示着明日的辉煌。一个多世纪前的辛亥革命,石破天惊,扭转乾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民族复兴的洪流,从此在神州大地奔涌向前。创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创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武装起义(10多次)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第9课辛亥革命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是指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内忧外患,帝制飘摇材料: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革命风朝席卷而来材料: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惟一之手段,不可一日缓,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之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耶?……故谓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嗟呼!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林觉民革命风朝席卷而来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黄兴孙中山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1906年冬1907年夏1907年1910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失败黄兴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说一说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和作用。材料: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皇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失败原因:作用:革命风朝席卷而来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武昌起义的爆发——过程材料:辛亥鼎沸,识者已知清之必亡。盖(总)督、(巡)抚什九弃城遁。以身殉节者,闽督松寿、晋抚陆钟琦、赣抚冯汝骙三人而已。---陈刚一《甘移随笔》思考:为什么武昌起义能得到各省的响应?清政府腐朽无能统治;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2.各省响应3.清朝统治覆灭辛亥革命大事记【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首举义旗,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10月22日长沙新军起义,陕西新军起义。11月3日上海光复。11月5日江苏光复。11月6日广西光复。11月8日安徽光复。11月9日广东光复11月13日山东独立。11月22日重庆独立。11月27日成都独立。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12月3日各省代表会议决定临时政府设于南京。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清皇室优待条例及清帝退位诏。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两千年帝制就此终结。武昌起义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如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4.革命的意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30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