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思维导图/知识重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发起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1907年夏,由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发起;革命党人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3)广西起义:1907年,由孙中山与黄兴领导,最终失败。(4)广州起义(又称“”):1911年4月,由黄兴领导,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意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首义——武昌起义:①时间:年(农历辛亥年)。②领导组织:在推动下的文学社和共进社。③主力:湖北中倾向革命的士兵。④经过:辛亥革命首先在发起,并取得胜利;随后,汉阳、汉口响应并胜利。⑤结果: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并成立了,推举黎元洪为都督。(2)辛亥革命的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的反动统治;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③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这次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评价的是A.萍浏醴起义B.广西起义C.武昌起义D.黄花岗起义()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4.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5.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6.1911年11月22日,重庆各界代表在朝天观举行大会,宣布重庆独立,这是为了响应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武昌起义B.公车上书C.维新变法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7.历史学家陈旭麓评述道:“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评述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百日维新D.义和团运动()8.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事先并未料到起义发生,更不曾参与其事,但我们依然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是因火种早已被孙中山种下。属于“火种”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B.建立中华民国C.颁布临时约法D.就任临时大总统()9.“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文中的“”应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维新运动()10.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A.康有为B.李鸿章C.孙中山D.毛泽东()11.“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中共党史·第一卷》)“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主要是由于A.戊戌变法的启蒙思想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辛亥革命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