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19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8、9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课学习,已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其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缺乏正确认识历史的方法和能,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直观的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针对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分组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孙中山先生为创建民主共和国所作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准备班班通系统、PPT课件教学过程设置情景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国庆70周年阅兵,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孙中山先生画像。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生: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师生合作探究新课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出示武昌起义各省独立形势图2、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1)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中华民国旗帜,并播放相关视频。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探讨: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摆脱清王朝的屈辱地位,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但它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临时政府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其政策目标不可能实现。)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图形展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就职→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出示清帝退位诏书。清朝260的统治结束了。思考: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出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总结:(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2)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其力量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该约法颁布的时间、颁布机构、内容、性质和地位。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图片,强调这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它强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总结:成功体现在:(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体现在:(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巩固新知课堂小结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爱国;与时俱进;坚忍不拔……师:孙中山先生走了,但他身上所折射出的种种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走了,带着一丝的遗憾走了。他在临终前留下了两句沉重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19
上一篇: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15    下一篇: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