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选择题1.孙中山日后反思,认为“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A.广州起义失败 B.萍浏醴起义失败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护国战争失败2.从1912年3月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这一时期被称为“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其主要特点是A.实行封建专制 B.推行民主共和C.军阀割据混战 D.工农运动发展3.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A.皖系军阀——段祺瑞B.奉系军阀——曹锟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4.“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5.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A.结束了帝制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推翻了封建制度D.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同盟会6.“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组,我却说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天京变乱 B.戊戌政变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7.“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组,我却说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戊戌政变D.“二次革命”8.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A.都无果而终 B.都是为了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C.都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孤立斗争9.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一书中,以十一个历史人物为载体,并为每个人物配备了一个副标题,以此去反映中国的一段艰难历程。若要为袁世凯选标题,最适合的是()A.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 B.挥之不去的专制与皇权C.怀有坚定理想的革命者 D.天降大任的自觉担当者10.右面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革命党人D.蒙蔽人民群众11.下列人物与其事迹搭配不当的是()A.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B.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C.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D.张作霖——直系军阀,盘踞东北12.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B.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13.日本在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中指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其真实目的是A.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B.排斥其他列强,以独霸中国C.欺骗中国国民及世界舆论 D.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权益14.护国战争的导火线是()A.“宋案”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D.袁世凯复辟帝制15.“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是()A.广东 B.湖南 C.江苏 D.江西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中华民国以参政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中华民国约法》三.“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知总统的权利发生了什么变化?(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3)结合史实回答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揽大权的?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全体学界通电》(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哪一运动?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2)根据材料一指出,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练习
上一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创建与军阀割据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