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服装具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4.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社会性质B.根除了社会陋习C.废除了封建制度D.推动了思想解放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大大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支撑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是()①康有为公车上书,选择了维新变法②孙中山放弃改良,创立兴中会③张謇辞官回乡,筹办大生纱厂④清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7.“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8.有人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他所说的这个“句号”是指()A.推翻了清朝统治B.建立了中华民国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9.下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10.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民主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11.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宣统帝在此下诏退位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孙中山同盟会报刊武昌起义《临时约法》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孙中山的革命生涯13.“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战争 B.武昌起义 C.安庆起义 D.二次革命14.下列史实与袁世凯有关的是()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加强北洋军队的实力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5.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A.贪官横行 B.割地赔款 C.徭役繁多 D.军阀混战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22分,18题19分,共55分)1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事件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A________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B________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________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D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测试题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测试题(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