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课件1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八年级历史学习目标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体会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翦伯赞一.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采取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尊孔复古。(3)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标志(1)时间:1915年(2)人物:陈独秀(3)地点:上海(4)名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封面青年行为的六条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3.代表人物:胡适:北京大学教授鲁迅:北京大学教师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宽容》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转摘自丁晓平著《五四运动画传》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红楼《新青年》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数万世之师表,亘百代之常新。——袁世凯尊孔祭孔令尊孔复古逆流猖獗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回顾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说说他们具有哪些共性?《药》《祝福》受封建思想的迫害和摧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赛先生:Science——科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3.提倡文学革命进步(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和铺垫的作用4.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局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二.五四运动1917年,段祺瑞政府对德奥宣战,北洋军队在北京誓师中国劳工在赴欧作战前集合受训巴黎和会会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形势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陆徵祥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一)五四运动的爆发——《晨报》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上海《大陆报》5月1日5月2日5月3日现在民族命运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邵飘萍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示威游行。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五四运动》油画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口号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要求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北京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结果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学生(二)五四运动的扩大5月19日北京全市所有学校罢课5月20日江西学生罢课5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课件18
上一篇: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14    下一篇: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