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有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6.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民报》和北京大学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7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8.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9.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10.2015年是《青年杂志》创办100周年。100年前的《青年杂志》主要宣传()A.君主立宪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民主科学思想D.尊孔复古思想11.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鲁迅④梁启超⑤孙中山⑥李大钊⑦胡适A.①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②④⑤⑥D.①②⑥⑦12.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A.民主、科学B.人文、浪漫C.科学、理性D.民主、法制二非选择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2.回答问题。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有答案
上一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试题(部编版)    下一篇: 新文化运动训练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