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战略转移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陈树湘(1905-1934),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红军强渡乌江(油画)乌江3.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内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二.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爬雪山雪山忠魂过草地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红军过草地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陕北吴起镇1.会师陕甘会宁会师楼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2.长征胜利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渡过湘江后,红军由出发前的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开始:1934年10月遵义会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1935年1月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A.四渡赤水B.渡过乌江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BA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A.①②③④???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5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1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