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2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井冈山会师B.红军长征C.挺进大别山D.秋收起义2.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两河口会议D.瓦窑堡会议3.“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A.四渡赤水B.飞夺泸定桥C.三大主力会师D.遵义会议的召开4.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长征途中的是()A.四渡赤水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广州起义6.“扩大会(议)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材料中的“扩大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是()A.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C.开始形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推动了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7.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A.由于日本的侵略,红军要北上抗日B.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为了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8.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以下关于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标志着红军长征取得最后的胜利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10.朱德元帅在回顾1935年1月召开的某会议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次会议()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开始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C.取消了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D.确定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图片。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2.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河东岸寻机歼敌。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材料描述的历史场景应该是()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3.金冲及在《周恩来传1898—1949》中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干。“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材料中周恩来的这些话反映了该历史事件()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14.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C.①②④⑥⑦③⑤D.①⑦②④⑥③⑤15.“突击湘中,全国震动。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缴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其中“克服天险金江”的意义在于()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实现了红军主力的会师D.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1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22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末复习题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