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十四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的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土地改革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内容土地占有情况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平均,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土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土地改革的成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指挥者意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经过连续作战,东北和华东、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逐渐退守孤城,被动防御。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谭震林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军中原、华东野战军东北、华北野战军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47万55万52万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经过一年的反攻,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解放军人数超过国民党军队。另一方面,当时国民党既不想放弃东北,又想保存实力。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平津战役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发动战略决战,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课堂小结改革内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土地政策历史意义三大战役挺进大别山改革成果三大战役的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谢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上一篇: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导学案打包下载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