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发展:甲午战后(1895年后)1.原因:外商开矿办厂的刺激张謇开办大生纱厂,“实业救国”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状元实业家:舍身饲虎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创办人之一。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2-1918)1.原因: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实业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原因)3.再度受挫:一战后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侯德榜荣宗敬荣德生民族企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2.发展:3.短暂春天:4.再度受挫:18401860188019001920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凋谢萎缩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一战时期(1914——1918)。一战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纺织业面粉业地区分布特点:沿海、沿江多,内地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3.地区上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4.发展过程曲折,在夹缝中生存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近代以后的火车和汽车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1.剪辫2.废止缠足3.易服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3.社会风俗①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②取消“老爷”、“大人”,代之以“先生”婚礼饮食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一)不平衡(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二)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课堂小结发展:甲午战争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俗习惯的改变新式交通的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3
上一篇: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1    下一篇: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