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2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它还要侵略中国的原因是()A.中国人好欺负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道光帝下令禁烟2.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B.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6.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D.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7.《日落紫禁城》中有二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8.某史书资料记载:“百日维新后,山西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进机器生产,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发展。”材料说明维新变法()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B.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C.法令在山西落实的最好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9.“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A.驱逐满人 B.汉人掌权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10.“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哪一个()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11.“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国民党内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12.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胡适开创了这一“功绩”,他发表了()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轮》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13.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1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15.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是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16.1927年秋,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城市包围农村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7.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A.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D.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8.有歌词写道:“休说那旧时恩怨,且携手共赴明天,毕竟是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毕竟是同一个中华,一个祖先。”下列内容能体现以上歌词涵义的是()A.维新变法,思想启蒙 B.北伐战争,推翻军阀 C.南昌起义,军旗升起 D.西安事变,合作抗日19.毛泽东曾提笔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23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 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