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单元(章)名称、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划分2教学课时1总备课数7主备人备课组其他成员备课内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教法读图分析、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学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学生活动、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二、学习新课:(一)、文明的摇篮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适当给予指导。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示:展示图片并请学生举例分析。学生: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教师小结:通过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清楚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大家知道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同学们都有个人的看法,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学生: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课堂活动:通过阅读,请同学们继续来完成27页活动题第1题。学生: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教师:好,通过阅读理解,“风成说”对黄土高原中黄土的来历这样一种解释,大家认同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下去。过渡: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来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3.形成过程:展示:展示图6.29,为学生解释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三、知识回顾四、巩固提高1.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大致的分界线是()A.长城B.秦岭C.太行山D.乌鞘岭2.以下四地民居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3.以上种民居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崩塌②气候湿热③比较干燥④气温日较差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貌类型区是()A.塬B.梁C.峁D.川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第一课时练习题。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5
上一篇: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复习案    下一篇: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