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28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2.记住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 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进入新课程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3. 若能分,原子能分成什么?4.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1911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你想知道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吗?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897年,英国 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荷,是所有物质原子共有的组成部分。       汤姆逊1906年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设想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均匀地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人称枣糕式无核模型: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打开了通往原子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实验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呢?卢瑟福设想了原子具有这样的结构:  原子内有相对很大的空间,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实验结论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获1908年 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美是统一的  行星绕太阳旋转卢瑟福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原子发现史质子、中子的发现至此,原子被发现是由三种微粒构成,他们是:电子,中子,质子。后来,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它是原子核中一种不带电的微粒。但原子核是带正电的,说明原子核中还有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它就是质子 原子核内秘密的发现:至此,原子被发现是由三种微粒构成,他们是:电子,中子,质子。原子弹爆炸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你知道原子弹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吗?观察图片,你想到了什么?1、原子不是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28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27    下一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