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3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本节内容在整个九年级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探索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在课题1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特点,对分子、原子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初步了解,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运动多媒体课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第1课时学习内容分析对于本课题内容的学习,第一课时我主要教授原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而将电子排布和离子的形成放在第二、三课时教授。关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内容教材虽然只用了较为简短的文字描述,但不可忽视其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原子的结构不仅包括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也包括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层次、电性、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也在化学上的应用也更为广泛。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子的构成的介绍想象和描述,初步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空间想象能力。(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习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4)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及未知领域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对学生进行物质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的带电性对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理解及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理解及运用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自测】1、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34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1    下一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3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