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40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主要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离子的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初步建立粒子观,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学情分析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等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但这些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破难点,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画出原子序数从1——1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四、教学手段: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原子的结构看核外电子运动 2、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绕核分层运动——叫做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核外所有电子是杏会不会相互改变运动区域? 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1.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一层叫第一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从外向内,依次为次外层,倒数第三层。 不同原子电子层结构不同。 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离 核: 近……→远 活动2: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 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40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35    下一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4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