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主题班会课件

应急普法知识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所属栏目: 主题班会课件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应急普法知识进校园主题班会什么是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共7章70条。该法是我国积极主动地预防、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立法,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的预防包括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提供各项保障等方面。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1. 组织营救2. 控制危险源3. 抢修与提供避难4.限制、关闭部分设施场所5.启用应急保障物资6.组织救援7.保障基本生活品供应8.打击违法行为9.维护社会秩序10. 其他保障措施11.征用财产【预警发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义务与责任1.报告突发事件: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2.服从政府安排: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3. 鼓励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应急普法知识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上一篇:学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下一篇: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中小学生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