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表格式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通案                                年级初一语文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课型新授课  1总2人 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过程与法目标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教学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法 教学通案个案教 师 活 动【检】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 干涸(   )   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四、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导】【读、思、议、展、评】  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牧羊人为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呢?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选取自己喜欢的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法。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三、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四、第②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

 

《植树的牧羊人》表格式教案
上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上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