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法,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3.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习牧羊人坚持不懈、执着种树的精神。难点:1.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法,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名作《植树的牧羊人》,认识一位伟大的“种树的男人”。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给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本文运用了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1. 帐篷(penɡ)  微薄(bó)  坍塌(tān) 呼啸(xiào)   干涸(hé)   缝隙(xì) 沉默寡言(ɡuǎ)  刨根问底(páo) 水qú(渠) 废xū(墟) chóu(酬)劳 xūn(薰)衣草 浇ɡuàn(灌) 流tǎnɡ(淌)2.运用了时间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3.文章叙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二、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依据“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勾画出标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  明确: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自信、平和、忠厚、不扬、勤恳种树荒地、废墟、不毛之地再见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不再放羊、改养蜜蜂、一直种树橡树比我高、很茂盛,山毛榉树林一眼望不到边,有了溪水最后一次相见已经87岁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3.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善前后对比、照应,请写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1)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2)我走了三天,终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明确:(1)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2)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4.课文第2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有作用?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5
上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4    下一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