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课堂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实录作者:【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静心默读及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的。2、通过品读叠词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为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选点理据】1、这篇文章2000多字,篇幅长,时间跨度大,但思路清晰。适合进行默读,也适合教学生抓关键句理清思路,契合单元教学目标。2、文中叠词较多,有20多个,是本文一大语言特色。再者,叠词较好表现了牧羊人安静、闲适、沉默、淡泊的生活和默默奉献的美德。【策略说明】1、默读贯穿始终,即默读有速度、默读要动笔、默读需过滤、默读求深度。前两者属巩固,后两者偏重深化,符合三、四单元目标层级侧重。2、结合关键语句品析人物形象是本课灵魂。抓住对叠词的品读,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行。读出叠词的音韵美和丰富悠远的韵味。【教学重、难点】1、默读法的指导。2、抓住关键句中的“叠词”,品析牧羊人形象。【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在法国高高的阿尔卑斯山,有一片茫茫的不毛之地。这里曾经有一些泉眼,可是早就干涸了;这里只留下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墟。然而有一位老人却默默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二、初次默读,废墟求生,发现奇迹。(师)这篇文章比较长,有2000多字,我们继续用默读的法阅读这篇文章。关默读,漪说:“不出声地读书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宁静能致远。”叶圣陶也说:“ 默读才有时间咀嚼,才能辨出真滋味来。”前一个单元在速度上应该已经有所,现在让我们来巩固一下。(师)默读有速度: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每分钟进入视野的文字不少400字,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生)(默读)。(师)读完了,大家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牧羊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生)老人在一片废墟上种树,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沃土。(师)种了多少年?(生)35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文章第(15)中说“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19)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师)是啊!牧羊人35年如一日在这片废墟上默默种树,终把那片荒漠变成了绿洲。35年的悠悠岁月,多么漫长,文章却只在2000余字中就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这样一个奇迹。作者叙写了几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师)默读要动笔动笔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语句,弄清文章的来去脉。请同学们找到“我”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时间、牧羊人的情况和高原的情况。(生1)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是在1913年,牧羊人孤独、安静地生活。围是光秃秃的废墟。(生2)第二次见到牧羊人是1919年,牧羊人还活

 

植树的牧羊人课堂实录
上一篇: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教案    下一篇: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