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导入师:我们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今天我们通过《诗经·蒹葭》来佐证这句话。2、(出示幻灯片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师:春秋中叶大约在公元前4、5百年前,所以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在那时候我国已有了像《诗经》这样的经典之作,可见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灿烂。《诗经》按内容和写作风格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雅有大雅和小雅,它与颂一样,基本上是朝廷用来祭祀的祷文,故歌功颂德的成分较多;而风又称为国风,它和乐府诗一样来自各地的民歌民谣,所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地的风情,风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总而言之,《诗经》既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它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3、(出示幻灯片2)《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熹的解释:“者,敷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师:现在的解释,就是铺直叙;比就是譬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类似“见景生情”。总之,它是笼统的将我们现在的表达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揉和在一起的说法。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文章来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请同学们朗读《蒹葭》,说说本首诗分别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回答略)   才同学们说了,《蒹葭》每章的开头两句用的是兴,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那么这里的他物指的是(生:蒹葭),蒹葭也就是芦苇,那么芦苇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看图(出示芦苇的图片),蒹葭就单个而言,纤细,柔弱,随风而荡,没有羽毛丰满,却比羽毛妖娆;如果大片大片的生长在水中,有了气势,则浩瀚缥缈,朦朦胧胧,神秘莫测。大家想象一下成片的蒹葭像什么?(生:像云、像雾、像海浪等等)它使我想起一首歌:“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凭我的心跟着你翻动。”   那么此处所咏之事是什么呢?生:对伊人的爱慕之情和追随之意。师:《花三弄》中唱到:“问世间情为物,直教人生死相依”,情本虚幻而无形,飘渺而不定,说不清道不明,如梦幻泡影,像潮起潮落,而芦苇亦如是,这不应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吗?因此我认为这里不仅用了兴,还用了比,所以说《诗经》中的诗歌在使用兴的表现手法时,所言的他物绝不是信手拈来,随意妄言,它应该与所咏之事有一定的相似相关之处。 4、(出示幻灯片3)所谓伊人,在水一。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教学设计
上一篇:《诗经》两首教案(第二课时)    下一篇: 《诗经》二首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