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听读。 教学难点: 体会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阅读题注、回答问题的上,教师适当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一)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可联系曲啸、蔡朝东的讲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加以说明)(二)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浠水人。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人中国的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极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德同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恩来同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三)创作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8
上一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7    下一篇: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