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生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年级上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 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2. 理清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过程。预习:a给加点字注音儒家(  ) 中庸(  ) 彷徨(  )(  )b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 A、形容非顺利,没有阻碍。(        ) B、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 D、推究事物的道理。(          )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向去。(         )走近作者(略)三、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四、感知全篇——概括论点:1、朗读感知,总结含义:“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对“格物致知”精神的解释,分析题目的作用。③从文中看,肇中教授所说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实质是什么?2、分析含义,总结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对谁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3、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为本文列出结构提纲。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论点)  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  A、(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证明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现在的世界。  B、(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C、(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五、具体分析——论述过程:论点是议论文的“魂”,论据和论证就好比是血肉和骨架。只有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我们看到一篇说理严密,令人信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中,作者又是如对论点进行证明的呢?(一)中国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是如理解的?1、    论证——    论证①《大学》中对“格物致知”基本含义的阐述;②《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③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真理只能从内心领悟到。(二)科学进展的历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1、道理论证——讲道理首先得出什么结论?                                 然后总结实验的三个特点:①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②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需要具体细致地计划;③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目标的选定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最后,连用两个“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生版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四    下一篇: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