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 掌握预习提示里的词,了解“课下注释”中词的含义。2 、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 、学习写驳论文的法教学和难点:1.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 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知识准备一 字词1、给注音字: 慨(  )叹   省(  )悟  诳(  )骗 诬(  )蔑  脂(  )粉   脊(  ) 抹(  )杀  抹(  )布  拐弯抹(  )角  前仆(  )后继  状元宰(  )相  搽(  )2、解释词语:玄虚:渺茫:  诳骗:  诬蔑:  生路:  家谱:   省悟:自欺欺人:  怀右伤今:  为民请命:  埋头苦干:                            前仆后继:  地大物博: 二、文学识:1.作家作品1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字,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__,思想家,革命家。2.写作背景:本文写“九一八”事变三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 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针对这 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他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病情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和关注。三、相关知识1.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 多次向国联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制裁的措。2、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   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驳斥对的论点。先举出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 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上一篇: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2份)    下一篇: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