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渔家傲课 秋思PPT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诵读词作,理解画面,把握内容。2.赏析词句,感悟深层内涵。3.明确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

 

第12课渔家傲课 秋思PPT课件
上一篇:破阵子课件及教案    下一篇: 第12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