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九年级下册

28.2解直角三角形(1)公开课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8.2解直角三角形(第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3、在研究问题中思考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把数学问题具体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及一般法。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回顾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活动略】学生思考问答,教师诱导小结。【设计意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三角函数值。探索新知问题:要想使人完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完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分析:对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  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做完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我们可以把问题1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如课本图28.2-1).  教师讲解问题1的解法:  由sinA= 得 BC=AB·sinA=6×sin75°.  由计算器求得 sin75°≈0.97,  所以 BC≈6×0.97≈5.8.  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完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分析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的度数(如课本图28.2-1).  教师解题:由cosa= = =0.4,利用计算器求得a≈66°.因此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大约是66°,由50°得出结论:将上述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就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求一条直角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其中的一个锐角。【活动略】学生思考与研究解决问题的向与法,教师诱导讲解。【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引入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因此,我们把由直角三角形中除

 

28.2解直角三角形(1)公开课教案
上一篇:28.2解直三角形应用(3)教学设计    下一篇: 28.2解直角三角形1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