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14课《白杨礼赞》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白礼赞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3、作者为赞扬白树学习:1. 托物喻义2. 象征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德鸿,字雁冰。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写作背景《白礼赞》写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第一 一、做好预习,事半功倍 1.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子(ěn) 主宰(zǎi)   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 秀颀(qí) 无边无垠(yín) 诸如(zhū)倦怠(dài)   婆娑(suō) 恹恹欲睡(yān) 丫枝(yā)晕圈(yùn)   虬枝(qiú) 参天(cān)  初融(rónɡ) 2. 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绿错综: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楠木: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秀颀:美而高。颀,高。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白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树2)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点题,直抒对白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转写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树的形象和气质,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

 

第14课《白杨礼赞》学案
上一篇: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导学案    下一篇: 《白杨礼赞》整体解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